我2012年研究生畢業,5年的自動化之路。雖然這5年基本都是在汽車行業內,但也一直都是針對的是汽車發動機或變速器的自動化裝配線的電氣工程師。一條發動機或者變速器的裝配線的大概在一個億左右。
一開始的三年我是在上海的一家意大利外資公司作為設備制造商的乙方,主要接觸和體驗了一些本土化了的外資企事業做項目的方式方法。之后因為太過頻繁的出差,同時也適應不了公司的企業文化,換了一家德國的汽車公司,作為設備使用方,擔任了生產線的驗收,優化和維護的一些工作。
車間里的生產線全都是直接從德國引進的,在德國做好再發到國內,所以是原汁原味的德國的生產線。在這兩年間,我接觸了一些德國的設備供應商的做事方法,接觸了他們的工程師,也看了他們的PLC程序。
現在來說一下我看到的差距或者說是不同的地方:
做項目的節奏不一樣,感覺德國人項目做起來很輕松。我之前做項目,程序員是最累的。為了要趕驗收的節點,從上電調試開始的那一天開始已成為加班狗,每天加到晚上8點都是早的,甚至每天都會到后半夜。有時候為趕進度,連家都不讓回了,直接住公司附近的快捷酒店。但我看德國的程序員幾乎不加班,每天按部就班的做,到點兒就下班。不管是在他們德國的公司還是在我們中國的現場,除非有特殊情況。
對于PLC程序來說,分工不一樣。有一家供應商對于程序這方面的工作是這樣做的。他們專設一個部門專門只負責寫程序。他們負責在辦公室寫各種標準的PLC程序塊,但是他們不會去現場調試。這些人像是白領,不怎么去現場調試,也不用太出差。現場調試的是另一幫人,類似機械的鉗工,他們是電氣的鉗工。他們負責將辦公室的人寫好的程序下載,然后調試。
他們的PLC程序出奇的標準。我之前做項目也是會先做一個PLC的程序模板的,但是做著做著就走了樣,最后每個人的都不一樣。以至于我認為永遠不可能做到標準化。但德國人真是出乎我的預料,整個一條線的程序,像是一個工位的程序。你看明白了一個工位,你也基本上看明白了一條線。就這點來說,你不服不行。
硬件的安裝,從走線,標簽等等,確實也甩出我們一條街。